张大煜讲座中文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回忆评说 >> 正文
难忘的岁月 隽永的教诲 ——回忆张大煜所长片断
发布时间:2017-08-28       发布者:2017-08-28       浏览次数:

数十年里我一直从事催化剂表面性质方面的研究,在尊敬的张大煜所长亲自指导培育下,沿着党的科研路线顺利地一步步成长、成熟。现以自身的经历回顾那激情满怀的日子。

在多相催化研究中,催化剂表面积和微孔分布是一项基本数据,目前已完全自动化,由电脑操作计算,数据轻而易得,但在五十多年前,国家尚处于经济恢复时期,要测定这些数据我们是很迷惘的。技术上我们对高真空、液氮低温及低压气体体积的精确测量都很生疏,在器材上仅能搜集到一些残留物资,而对固体表面性质与实际应用的关系则更不清楚,但是我们有克服困难努力探索的志气和毅力。1953年,在张大煜所长的指导下,我所开始了这项测定研究。工作人员不畏困难艰苦创业,在拥有精湛技术的玻璃细工师傅的配合下,一个庞大的晶明透亮的高真空吸附装置在实验室中建立起来,开始为全所催化剂提供表面性质数据。在党的“科研为生产服务”、“全国一盘棋”方针号召下,这项测定方法随即为全国其它行业,譬如冶金、地质等所瞩目,每年几乎有近百个来我所要求测定样品或学习方法的单位。其间,我国科学界著名人士郭沫若、钱学森等都曾参观过此工作,这给予了我们很大的鼓舞。这项测定方法的成功,也标志着我所在催化研究中引入物理方法方面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在我们国家,我为大家服务,大家也为我服务,服务是相互的”。张大煜所长经常这样教育我们,并身体力行,以其渊博的知识,忠诚于党的事业,在外出之际亲自收集褐煤、泡沸石等样品让我们测定,为我国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基本数据。他还亲自领我们去工厂做实验取样品,找到了人造石油催化剂制备不重复的原因,从而稳定了工厂生产,由此引导我们初步认识了催化剂表面组分间存在相互作用的问题。更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我们在此基础上编写的学术论文,首次刊载在了国外多相催化专业丛书中。这些工作不仅开拓了我们的科研思路,更重要的是使我们领悟到了科研与生产间的密切关系。

当我们刚步入科研道路时,党的“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吹响了,它激励广大科研人员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奋勇拼搏!为了给青年科研人员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张大煜所长适时向我们提出了“四个一”的要求,即每年读完整的一本书;深入学好一门外语(达到四会);每周写一页小结,提出研究的问题和体会;一年写一篇论文。在他的亲自带动下,我们完整地读了厚厚的《高等物理化学》,以及有关固体、表面的特性及吸附作用的专业书籍,通过写研究小结,提高了思考问题的能力,活跃了学术思路(这些小结张大煜所长都亲自审阅)。在张大煜所长的言传身教下,我们的科研素质也得到很大的提高,特别是通过“科学继承性”学习,初步认识了自身的价值和使命,焕发了做“不怕疲劳、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敢于攀登科学之巅”的勇士。尽管历史告诉我们前进道路是崎岖的,在科学中“坐冷板凳”是有过的,但是献身祖国科学事业的强大动力使我们无所畏惧。经过不断地实验、总结,在对催化剂表面性质由静到动、由浅入深的认识中,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张所长提出了“表面键理论”,使我们的研究工作进入催化理论阶段。一个深入钻研科学的高潮在我们周围掀起来了。在每次的小组学术讨论会上,张大煜所长、郭燮贤先生都以极其严谨的态度,启发我们深入讨论催化作用本质问题。他谆谆引导的声容永远铭刻在大家的脑海中… …

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全国迎来了科学的第二个春天,当我们再走进实验室时,发现一些新课题新技术出现了,那个经典的表面吸附方法已与色谱技术联系起来。体积小、无汞毒害、操作轻便的色谱法测定表面性质的方法正适合于蓬勃崛起的科技界和工业的需要。发挥所内色谱技术的优势,我们很快制成了色谱法表面性质测定仪投入生产,为尽快推广使用,我们面向全国开办了数期色谱法表面积学习班,将我们积累的知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送给全国需要者,学习班上那种热烈的气氛是我们从未感受过的。当时,由于交通不够便利,应南方省市的要求我们专门在上海复旦大学集中开办了一次学习班。那时出差外地尚没有带轮子的小行李车,组内同志就用一根扁担前后挑了所用的仪器,乘轮船到了上海,来到了复旦大学,登上了讲台,从理论基础和实验两个方面详尽地介绍了固体表面吸附作用知识,并手把手地传授了实验方法,为此,博得大家的热烈赞扬。上个世纪50年代我所的真空吸附法的建成是“一枝独秀”,70年代我所的色谱法表面吸附仪则可算是“遍地开花”了。

时值上个世纪80年代,科学技术进入计算机时代,一些繁琐的实验方法逐步实现了自动化,使科研人员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新的科学问题研究中去。中国科学院投资改造仪器设备,国内第一台全自动吸附仪被送到了我们的实验室来。当我们输入了程序,电脑按指令操作、计算、绘图时,我深深地感到时代的前进、科学的创新是那么神速,科学工作者永远要努力学习,勤奋工作才能迎头赶上啊!

今天,我们已进入21世纪,化物所面貌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新一代化物所人正意气风发,继往开来,不断创新,向着创建世界一流研究所的目标大步迈进!

作者简介:女,1927年6月出生,1952年~1987年11月在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研究员。从事催化化学研究。 1987年11月退休。

下一条:忆张大煜所长


友情链接: 中国科学院 | 所网站 |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opyright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